英济律师事务所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大千世界

有钱人新熬的毒鸡汤:骗你做个有趣的人

2017-9-13 10:43| 发布者: scyjlaw | 来自: 说说而已

摘要: △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百次在社交软件上看到“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了。在一众文艺青年(和他们的公众号)的鼓吹之下,有趣是最高的赞美,是最好的春药,是单身时候个人努力的方向,是恋爱 ...

我已经记不清是第几百次在社交软件上看到“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了。在一众文艺青年(和他们的公众号)的鼓吹之下,有趣是最高的赞美,是最好的春药,是单身时候个人努力的方向,是恋爱时两个人的相处之道。煲心灵鸡汤的成长导师与上幸福课的情感专家不遗余力地告诉大众,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多么重要,而变得无趣又是怎样不堪;他们说:做一个有趣的人,比一切优秀都更重要。
“有趣的人”变得越来越多,恐怕已经成为了社交媒体上的某种普遍的“政治正确”。

无法考据是谁第一次说出了“有趣”这个对于期待人设的新定义,但我想第一次听到总会是觉得新鲜而震撼。但渐渐地,为了展现自己与众不同,而选择的 “有趣”标签仿佛成为了工业流水线中出产的“标准品”, 以独特为初衷,最终沦为庸众,说来实在讽刺。
我想你我的朋友圈、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人:
他们善于自黑与嘲讽,时不时地抖个机灵然后故作无所谓,他们不屑于滥大街的互联网流行语,但会把知乎上的金句时刻挂在嘴边;他们时刻保持着一副“特别能战斗”的辩论选手姿态,怼一怼的别人的想法,才方显自己与众不同的趣味;他们刻意规避大众熟知或流行的事物,将小众与冷门视为最高标准……
总的来说,他们希望时时刻刻让身边的人感到惊喜,而刻意不做一个普通的、自然的、舒服的人。
偷懒报个自由行的旅行团甚至认认真真地做攻略恐怕已经无法在社交媒体的旅行照洪流中脱颖而出了,看某个人背着行囊搭车跨国旅行仿佛才是有趣的做法,于是你也效仿出发,灰头土脸,险象环生,晒出了攻略和自拍,没人说你有趣,家人朋友纷纷让你长点心。

用一份稳定的薪水养活自己实在是不够新潮厉害,朝九晚五的工作是对于热情和生命的损耗,那些不用职业定义工作,说自己是斜杠青年的人看起来活得有趣又潇洒,于是你也毅然辞掉了每日打卡的工作,睡到自然醒,却只能依靠曾经不够有趣的工作为当下的“有趣”买单。
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严肃深刻的书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也难有机会成为你在茶余饭后的谈资,你刷着大牛在知乎上深入浅出不不经意说出的段子和比喻觉得有趣无比,于是也将抖机灵和冷知识作为日常交流的常态,聊天的话语被你截图发出,寥寥数赞,你感叹何时才能成为爆红的段子手。
……
为了有趣而有趣,催生的倒是一群用力过猛但依然无趣的人。
当我们在谈论有趣的时候,我们究竟在谈些什么?
我曾经问身边的朋友他们眼中最有趣的人是什么样,提及最多的名人是王小波。知乎上曾有个问题“王小波是否被过誉了”,高票答案认为“他反倒是被低估或者窄化了,许多人更强调他的有趣,他的不羁,他的自由精神,他如何启蒙了一代人的精神。但很少人真正谈论他的文体、他的语言、他非凡的写作技巧和他的思辨。“

(作家王小波)
人们似乎可以轻易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甚至能够识破一个人是真的有趣还是装作有趣,却似乎难以定义什么是有趣。我们喜欢有趣的人,因为他们总能带给我们一些惊喜或启发,我们想成为有趣的人,因为我们总想让有趣来给本身可能稍显平淡的生活添些光彩。
“有趣”之于我们人生的意义究竟如何?
是发出一条朋友圈之后上百条的赞与评论,还是夜深人静时候发自内心的欣喜与充实?
是茶余饭后抖个机灵引得众人暗自赞叹,还是看待周边世界时自己内心特别但坚定尺度?
是说出来引人爱慕追求的小众爱好与特长,还是让你觉得即使一人也能活的充盈而自在的底气?

若你的答案总是前者,不妨扪心自问,你想要成为的究竟是一个有趣的人,还是一个因为表现得有趣而被欢迎的人?

点亮别人的生活只是自己过得有趣之外的副产品。若本身便以让他人觉得有趣为目的,则难免活得拧巴而辛苦。

当所有的人都好心提醒你做一个有趣的人时,很少有人告诉你要为有趣付出怎样的努力甚至忍受怎样的孤独。
只看到搭车的背包客的有趣,却不知他提前一年的筹备早已经熟知每个地方的风俗人情;只看到自由职业者用爱好来赚钱的有趣,却不知他曾经连夜兼职工作只为养活不为人知的爱好和理想;只看到网红大牛轻松抖落几个历史段子的有趣,却不知他多年前早把上百本史料烂熟于心。
我们只看到有趣被展现出来的短暂时刻,而忽略了之前不为人知的专注与努力,在成为一个外人看来有趣的人之前你甚至可能需要先花费更久的时间做个相对“无趣”的人。

有趣更像是一件外套,包裹在充实而坚定的灵魂之上,单纯地想要有趣的外壳而没有内核,只会更加暴露出自己的空洞和无聊。如同曾经文青所热衷的碎花裙与黑框眼镜,与气质不符的着装难免有一丝滑稽。

套用一句俗话,你没办法用战术上的有趣去掩盖战略上的无聊

把“成为有趣的人”背后的方法论概括成为类似于“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亦或者“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这样的大道理绝不是我写这篇文章的本意,本来啊,“有趣”若有了可以借鉴的套路或道理,大概本身就是件无趣又可悲的事情。
当“有趣”成为像曾经的成功学与幸福课一样的显学的时候,想要真正讨论与追问的是:
我们非有趣不可么?
或者说你没有想过,你可能从心底压根并没有真的渴望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我特别喜欢卢梭的那句名言,“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我们生来想要做自己,却又无时无刻不被裹挟在某种他人塑造的“自我”中。
出众感与安全感大概是源自我们的本能,太惧怕泯然众人,于是尽力想和周围的人不一样,却也同样惧怕和周围的太不一样,于是,在不一样带来的出众感和一样带来的安全感之间,只好小心翼翼地前行。
身边的人都这么“乖”,你可以做一个“酷”的人,身边的人都变得“酷”了,你可以做一个“幸福”的人,他们每个人都努力追求平淡幸福的时候, “有趣”听上去似乎是个对于理想自我的挺不错的表达:不庸俗、有个性、招人喜欢。“有趣”与曾经的 “酷”或者小确幸并无不同,只是换了种符合时代需求的表达。
现实生活中,我的一个朋友,一个家境普通,有点害羞木讷,在一所挺有名的学校读计算机的的理工男,以流行的标准来看,他实在不是一个有趣的人,甚至于太符合人们对于一个理工男的标签化想象,不会弹吉他写诗,甚至不会用代码做出直男审美的爱心来逗女孩子开心。
但我总觉得他超级靠谱,谈起曾经和班上同学比赛找代码中的Bug或通宵打游戏时候眼里发出的光,其实也让我这个文科生倍感羡慕。他顺理成章地进入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开发,拿着令同龄人羡慕的薪水,在别人还得伸手向家里要钱才能在北京立足的时候,他已经能够每月给父母发上一个不小的红包。
现实的生活终究不是一场以趣味为刻度的竞赛,按照自己心中那个不怎么曲折的轨道走下去,又何尝不是种令人羡慕的生活。
当更多的同龄人在费尽心力的用有趣的攻略指导自己的人生的时候,他已经把并不有趣但平淡踏实的生活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更何况,这样让人踏实的资本在多年后完全可能成为真正有趣的底气。

我们对于“多元”和“个性”的追逐似乎到了一种近乎狂热的地步,以至于有时候,忽视了平凡与普通的力量,总有人发自内心地不喜欢纹身或穿孔,不想要在间隔年穷游流浪,喜欢羽毛球而不是极限运动,穿优衣库的基本款让他们感觉更加自在,想要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而不是在互联网浪潮中创业。
在有趣之外,你还有无数的选择,有才华、有稳定的工作、有平凡的爱情,甚至有钱。实在不必每个人都费尽力气和心机,装作有趣,装作过一种自己并不适应或难以招架的生活。
尊重那些不够酷、不够有趣、不够热血、不够愤怒的平凡人,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中,秉持那些并不耀眼的品质理念去过不求起伏的普通生活,其实需要更大的勇气。
我想,这终究是一个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的问题。

我们的一生都在探究自己的身份与预期,诚实面对自己所想要的和所想成为的,是一件无比重要但并不容易的事情,可能会遇到无数自我的抗拒或外界的怀疑。
你如果真心想成为一个在平淡婚姻中享受家庭百味的人,或者一个努力工作让家人衣食无忧的人,那么即使并不酷,并不有趣,也是对于你而言的最佳选择。而如果你真正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即使“有趣”变得不再特别了,也不应该是你放弃这样做的理由。
我坚信有趣的价值和意义,却更加赞同世界上每个人多元参差的美丽,对于任何一种生活的追逐,都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向往而并非对于潮流的顺从或对于平凡的畏惧。
有很大的可能,我们终其一生都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当回首往事的时候,只愿我们都骄傲于曾经所坚持的理想与生活。

文章来源:说说而已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地址:
成都市锦江区东御街18号
百扬大厦16层1608室
Email:
admin@scyjlaw.com
电话:
028-86253278(座机)
13880797926 (手机)
返回顶部